im电竞登录网页入口每一个村庄里都藏着一个中国,乡村是国家小小的缩影。习总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是新时代新征程对正确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反映了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景和期盼,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乡村形态快速演变的阶段。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涉及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方方面面。各地政协委员对如何绘就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让广大农民就地过上现代化的生活既有深入思考,也有务实建议。
仲夏,走进江西省南昌市湾里管理局太平镇泮溪村,飞瀑景观映衬奇石清流、黛瓦白墙尽显江南古韵,满目皆为郁郁葱葱之景。
“我们村背靠国家4A级景区狮子峰景区,天蓝、树绿、水清。但之前这样的好风景只是独自美丽,大家守着绿水青山过苦日子。”谈及由“等靠要”的后进村“蝶变”为村集体收入超百万元的明星村时,泮溪村党支部杨平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在市政协机关的帮扶支持下,村子和梅岭旅游公司深度合作,新修了沥青路,建起了小广场,完善了公共配套,村容村貌好了,乡村旅游旺了,大家精气神足了,日子越过越幸福。”
村子变美、环境变优,随之而兴起的乡村旅游给村民带来了增收致富的契机。于是,当地村民瞅准时机,改造自家民居纷纷办起“农家乐”IM电竞。
在泮溪村经营农家乐的杨隆旺告诉记者,“得知村子实施改造,旅游业旺起来后,我们夫妻俩就回家办起了农家乐。在家既能照顾老人孩子,一年还有近20万元的纯收入,别提多高兴了。”
“村里还组建了农家乐协会,引导大家抱团发展,激发搞庭院经济、经营农家乐和民宿的积极性,帮村民们吃上旅游饭,实现小康梦。”市政协机关驻泮溪村甘泉介绍,全村有30多户办起农家乐,每逢节假日,前来度假的游客络绎不绝,全村每年由此增收近500万元。
2022年以来,南昌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样板之地”的目标定位,大力实施农村路域环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业特色产业提升“两整治一提升”三年行动。
“把美丽乡愁转化为美丽经济,关键在激发当地群众的参与积极性。”针对调研中发现的“两整治一提升”行动中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南昌市政协委员杜珊珊在年初的市政协全会大会发言时建议,搭建群众参与平台,通过组织群众会、院落会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变“要我干”为“我要干”。通过引导群众广泛参与,提高群众话语权,通过适当“红利”激励更多群众主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变“我不管”为“我要管”。
今年是南昌市“两整治一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3月,市政协再次就“两整治一提升”行动成效开展专题视察。
“对已建成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农村公厕等环境整治项目,建立健全后续运营管理措施和责任制,确保设施后期运营管护力度。”“乡村环境整治不仅仅是简单的景观美化,要保留传统建筑风情和特色乡村风貌,避免在整治过程中出现千篇一律。”委员们走田埂、听介绍、看现场、提建议,为助力南昌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要积极发挥委员作用,继续围绕农业农村两整治一提升行动建言献策、凝聚共识,助力加快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让英雄城乡村大地披上更多绿被子、长出更多金票子。”市政协主席肖玉文说。(者 王磊 通讯员 付荣帅)
“空中净了、路顺畅了,孩子课后和寒暑假都能在社区图书馆看书学习,还有亲子阅读和文化沙龙等活动”说起近期村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提升变化,在厦门市湖里区殿前街道马垅社居住了10多年的新厦门人黄春林如数家珍。
湖里区现有城中村23个,村民自建房1.36万栋,常住人口47.1万人。曾经,城中村给人的印象是“脏、乱、差”,蜘蛛网般的各种空中缆线不仅不美观还存在安全隐患,逼仄的小巷和各种违章搭建使得村里几乎没有公共服务空间。百姓的烦心事就是政协委员们牵挂的心头事。近年来,湖里区政协委员围绕改善城中村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公共服务等做了大量的调研,提交了不少提案和社情。
今年区期间,庄灿龙委员提交的《关于提升湖里区城中村改造治理能力的提案》被确定为重点提案,提案建议“城中村边角地及长期无开发的地块由政府引导打造成公园、公共服务设施;腾退后的公共空间引进咖啡馆、便利店、快递服务站等便民服务;争取短期内辖区所有城中村的断头路、电缆电线、消防设施、雨污管道改造实现全覆盖;发动村民共同维护改造后的成果”。
4月12日,湖里区政协组织提案委员、政协委员和特邀研究员一同前往马垅社、后浦社开展城中村现代化治理联合“点题协商”调研。在马垅社,委员们欣慰地看到,这里已全部完成“空间梳理和四打通”目标任务,共打通梳理78个点位的空间,部分公共空间将建成停车楼和村民休闲、运动空间;走进后浦社,曾经乌压压的空中缆线不见了,抬头就能看见“无线美”的蓝天,背街小巷杂物堆放地被改造成了“小而美”的口袋公园,修缮后的陈氏宗祠、后浦戏台等保留了闽南特色的红砖古厝成为年轻人争相拍照的网红打卡点。硬件提升了,如何处理好文化传承、留住村民的乡愁?委员们现场协商座谈,提出“发挥青年智慧、提升软件配套、加强物业管理、建设村史馆和文化空间”等中肯精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采纳。
党委有号召,政协有回应。助力厦门市统筹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海沧区政协也在行动。
“从进村道路开始到市民公园、霞阳故事墙,侨乡文化、红色文化、杨氏宗亲文化等元素要进一步抠细节,打造精品。”5月29日,海沧区政协颜丽珍又一次带队走进新阳街道霞阳村,了解城中村现代化治理进度和难点,并提出意见建议。这是一个多月内,颜丽珍第4次走进霞阳村主持召开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工作推进会。霞阳社区现有常住人口4500多人,外来人口近5万人,是海沧区典型的“都市里的村庄”,是2024年海沧区城中村现代化治理试点村之一。
强电线路整治与自来水抄表到户工程结合,工程按进度顺利推进;缆线全落地,告别蜘蛛网;弱电通信管线改造整治也在全力推进中;霞阳社区道路提升及路灯改造工程已进场施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霞阳社区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预计在2024年底完成,霞阳的大街小巷将迎来“蝶变”,更宜居的人居环境、更完善的生活空间、更齐全的公共服务配套,将滋润着霞阳群众的生活。(记者 照宁)
“水来了!水来了!”一股清流顺着支渠流进四川省隆昌市胡家镇洪家村的稻田里,当地村民余桂洪站在自家田坎上竖起大拇指,高兴地向前来调研的内江市政协委员们说:“沱灌工程古宇庙灌区胡家干渠建成后,我们就再也不担心农用缺水问题了。”
6月27日,市政协徐进才率队开展八届四次会议第30号提案《关于加强内江市现代化水网规划建设的提案》督办协商活动;6月28日,市政协段辉国率队开展“全力推进内江市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不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界别协商活动为何内江市政协会如此高频次地围绕水网建设开展调研协商?
作为全国108个严重缺水城市和四川省5个严重缺水市州之一,内江面临着水资源总量匮乏、时空分布不均等问题。
“水利兴,则农业兴。”蔡春仙委员通过提案呼吁:加快推进灌区建设与改造,实现扩面增效,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为粮食安全生产提供水资源保障。同时,还要加快推进灌区渠系“互联互通”,优先将大中型灌区灌溉范围建成高标准农田,全面增强农田灌溉保障能力。
灌区在保证农业灌溉、解决城乡供水、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黄维成委员认为,要高度重视水网规划建设,积极探索创新“投、建、管、服”新机制,加快推进灌区水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不断提高灌区运管水平。
除了水网建设,农村道路也是委员们关注的一大重点。3月13日至14日,市政协黄俊伟率队开展“补齐农村交通短板,助力农村面貌改善”对口协商。协商会上,市政协委员们分析了农村交通发展现状和短板问题,提出了“加强各部门协调配合,统筹做好规划衔接,注重农村公路与其他路网和交通方式的衔接互补”“探索镇、村管养村道纳入市场化养护范围,不断提升养护工作水平”等建议。
“今年内江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1个,计划投资6.73亿元。”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在会上通报的情况也让参会的委员们倍感振奋。
在余军慧委员看来,要针对县域人口由农村、乡镇向县城集聚的大趋势,因地制宜IM电竞、分类施策补齐县城短板弱项,将城市基础设施向县域、中心镇等延伸,特别是要继续加强县域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农村居民在县域城乡之间的生产生活交易成本。
“抓住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契机,赋能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促进城乡功能衔接互补。”何丽委员建议,加大乡村公共服务资源投入和统筹配置力度,加强农村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绘就乡村幸福底色。”市政协主席康俊表示,市政协将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围绕“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助推城乡融合发展”开展会专题议政性协商,积极建言献策,不断提高政协服务中心大局贡献率。(通讯员 邬丹 记者 韩冬)
走进金湖县塔集镇荷花荡新型农村社区,一幅宁静而秀美的水墨画卷便在眼前铺陈开来。白墙黛瓦的农舍错落有致;村前小河潺潺流淌,清澈见底;满池荷花随风摇曳,红如烈火,白若霜雪;远处田野一望无际,绿油油的秧苗在微风中沙沙作响。
近年来,淮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房改善工作,将其列为为民办实事10件要事和全市20件“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之一,市县镇村四级联动,整体推进。
党政有所需,政协有所应。广大政协委员积极行动,通过大会发言、撰写提案、反映社情、参与基层协商议事等方式,为农房改善工作贡献智慧和力量。
“当初新建社区时,在社区的定位、配套和发展方向等方面存在分歧,后来邀请了邹凯、谢维洲等市县政协委员召开专题协商会,最终采纳了邹凯委员提出的优先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建议。如今,一半以上社区居民在荷花荡景区内从事对客服务、土特产品售卖等工作,赏荷旺季单靠售卖菱角莲蓬,最高就可收入4万元。”金湖县荷花荡社区党总支杨连忠深有感触地说。
淮安市委副秘书长、市农房办主任罗高阳表示,“在出台《关于在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中加快创业就业引导促进农民增收的指导意见》时,吸纳了许多市县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积极鼓励县区在农房改善过程中因地制宜,围绕全市重点打造的特优高效种植、特种绿色水产、特色生态休闲三特产业进行建设。”
建设具有地域特有文化内涵的新型农村社区,也是委员们一直重点关注的问题。罗成宝、戴慧婷、林中正等市政协委员先后多次以提案和社情信息形式,提出要立足各新型社区自然资源、民俗风情、产业发展等实际条件,打造一批有故事、有文化、有活力的特色田园乡村。
“委员们的意见给了我们许多启发,我们倾力打造了山水文化代表盱眙陡山村、农耕文化代表湖畔旺屯、农民画文化代表淮安区博里、红色文化代表苏北小延安涟水县条河社区等一批资源禀赋好、文化底蕴深的新型农村社区,吸引了许多周边游客前来旅游。”市文旅集团负责人介绍道。
在注重产业发展、挖掘地域文化的同时,淮安市还按照城乡融合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要求,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新型农村社区延伸。截至目前,全市已改善近9万户,实施农房改善项目246个,其中,新型农村社区类项目125个;已经竣工237个,其中新型农村社区类项目125个。通过农房改善,全市新增农村道路约2000公里,新建污水处理设施500余座,新增绿化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乡村环境更加优美宜居。同时,新建了一批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让农村居民享受到了与城市居民相近的公共服务。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筑梦新居”的美好愿景正一步步成为现实,淮安的乡村正以崭新姿态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通讯员 王成虎 王洪燕 记者 江迪)
陕西宝鸡市政协委员建议优化乡村资源配置破解“三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从保障粮食安全,到加快形成产业体系,再到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近年来,陕西省宝鸡市通过实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聚焦规模化经营、设施化提效、多元化探索、宜居化建设,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实现新突破。然而市政协委员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偏远农村仍然面临着挣钱难、留人难、物流难等问题。为此,委员们建议,优化乡村资源配置,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年轻人少是目前乡村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乡村缺乏多样化的就业机会。如何发展新型经营主体,解决农村“挣钱难”问题?市政协委员、宝鸡旺金红满塬果业公司负责人罗全勋建议,要按照做大龙头企业、做实家庭农场、规范集体经济、鼓励民企下乡等策略,促进产业兴旺。在龙头企业发展上,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用以贴息、项目技改和品牌培育;在家庭农场和中介组织的帮扶上要变输血为造血,采取以奖代补、搭建平台、打通链条、技术人才、技术更新等方面予以支持帮助;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上,集体资产要规范管理;在营商环境方面,要把解决好用电难、融资难、用地难问题作为重点,增强民企下乡动能,为乡村创业就业提供机会。
“我们调研了一处闲置宅基地改造的民宿,风景优美,装修新潮,手机却没有信号,很难想象游客会踏实地住在这里。”市政协委员、陕西品农上川农旅产业公司董事长脱攀龙表示,教育资源不足、医疗条件有限、基础设施不完善是农村留不住人的根本原因。他建议,要努力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广城乡教育共同体、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强化村级卫生室集采药品配备,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通过教师轮岗、医疗下乡等方式,改善农村教育、医疗和生活工作环境;做好污水、垃圾治理,农村改厕、水电路讯等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研究制定乡村基础设施管护责任清单,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
推进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是畅通农产品出村进城、消费品下乡进村的渠道。市政协委员、宝鸡文理学院教授郝银侠呼吁,加快快递进村进度,解决农村“物流难”问题。要构建城乡一体现代商贸流通设施网络,加快补齐县镇村物流设施短板,探索推进乡村智慧物流发展,进一步健全客运、货运、邮件混装运输政策,打破新型车辆入网管控的障碍,将庞大的农村寄递物流网络建设与国家主推的“邮快合作”“交邮联运”等多种方式深度结合;鼓励在邮政业发展服务中心的监督下成立第三方运营公司,统筹乡村振兴、客货邮、商业体系建设等各类资金,设立公共账户管理体系建设运营资金,经营主体可以通过购买的形式使用投递线路,利用市场化运营方式,维护邮件快件搭载客运班车进村投递,村级站点人员在村委会管理下接收邮件快件的良性运行。同时,要将这类站点工作人员力争纳入公益性岗位,解决村级站点场地和人员问题。(记者 路强 通讯员 朱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