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着2024第四届北京国际音响展的机会,对位于北京音乐产业园的“方岽清音乐工作室”进行了探访。方岽清老师是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德国“霍夫迈斯特”音乐出版社签约作曲家,同时他还是一位摄影家,徕卡拥趸。方老师早在24岁时,就摘得第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头奖,以及“上海之春”国际作曲比赛第一名两项国家级音乐大奖桂冠;近年来,他创作的《梦·桥》(刘汉盛主编《唱片宝书》推介)、《融合之光》、《复兴·颂》、《澳门意象》、《湾区畅想》等多部大型主旋律作品均引起业内强烈关注,均被收录在国家级出版基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党初心使命系列原创精品集》;中宣部重点出版物《强国复兴新征程——党的二十大主题优秀原创音乐精品集》;以及《中国国家百年经典音乐典藏》等系列中。方岽清老师也是为数不多的在原创音乐领域与音响发烧领域都取得了不俗成就和建立了声望的音乐家之一。本届北京国际音响展,方岽清老师发行了他最新重磅HiFi大作——大型交响组曲——《梦·路》的限量版黑胶与24K纯金CD唱片。
方岽清成长于书香世家,其父是中国老一辈著名戏剧家、理论家,戏曲音乐大师肖方先生。这样一位音乐成就斐然的作曲家,自己玩什么音响系统, 是我最为关注的。因为绝大多数的音乐家、作曲家玩的都是系统。一进“方岽清音乐工作室”就看到他的两对发烧音箱:法国·三角牌次旗舰“协奏曲”落地箱(Triangle Magellan Concerto)和意大利·世霸“小名琴”超越版书架箱(Sonus Faber “Guarneri Evolution”),前端系统还包括多台电子管前级和电子管后级。作曲家自己创作音乐且经常录音,难道不应该用大型系统么?为什么方老师会使用这两对音箱是风格完全不一样的音箱作为平时聆听音乐的选择?这是本次探访所要揭秘的。
方岽清老师之所以选用这两对音箱,其实都跟艺术有关。作为作曲家与摄影家双重身份,器材的选择自然会更偏向于感性,因此方老师在相机和镜头的选择上也全是清一色的徕卡M系列相机和M系列镜头。“音乐色彩理念与摄影色彩理念,它们是相通的”方老师说,音箱的选择就是看机缘和机会,音箱是一套聆听系统的天花板,所有的前端音源设备,、前级放大、后级放大,到最后都会通过音箱——这个“喉舌”把声音呈现出来,而喇叭的潜力往往是很高的。前端给它什么质量的声音讯号,它就给你呈现什么样的音质表现。虽然不一定要非常昂贵的器材,但也绝不能用平庸的器材。方老师说:“艺术是时刻在变化的。尤其是声音,它非常敏感,富有魅力,也足够丰富,尤其是古典音乐。我聆听古典音乐比较多,但也不拘泥于古典音乐,作为一个音乐创作者来说,必须汲取不同种类的,各式各样的声音才能激发起创作和灵感,选择音箱和聆听千变万化的音乐一样,是不可能总用一套系统或一对音箱的。”
在音箱的选择过程中,方老师以多年的玩家心得和职业作曲家对每件乐器,每个音符的敏锐度,告诉我说,不可能一对音箱就能涵盖所有音乐类型的播放,比如我们播放重金属、摇滚乐或者现代一点的流行音乐,需要呈现速度很快的一些现代的、先锋的电子音乐,那么大家就可以选择全金属箱体再配合比较刚性的喇叭单元,像钻石高音、铍高音、包括陶瓷中低音单元的音箱,它们重播现代音乐速度与冲击力是一流的,“速度与”并存。而聆听人声、歌剧、室内乐,早期爵士等类型,im电竞网址方老师觉得就可以选择比较偏传统结构的音箱,像纸盆单元,丝膜高音、搭配木质箱体这种类型的喇叭,因为音箱的风格与播放音乐类型还是要找寻到一个契合点的。
方老师之所以选择世霸“小名琴”超越版书架箱,是因为其音箱本身的设计感和氛围感也比较强,方老师平时听音乐一半以上都是古典音乐。大家知道在古典音乐呈现的编制中,无论是提琴家族,还是木管乐器组,以及一些打击乐器组,它们都是木性材质的。木质箱体在呈现交响乐的整体大方向上是不会出错的。世霸音箱的设计理念是具有“歌唱性”的,而世霸“小名琴”「Lute鲁特琴」的箱体造型,前宽后窄的弧形线条,喇叭两侧没有平行面,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箱体内部驻波干扰的问题,就把“歌唱性”诠释到极致的一个状态。而音箱由24块枫木板+几十道提琴1:1上漆,呈现出的是比较暖色调的箱体颜色。这与提琴家族基本属于同一色系,对于这对音箱在工作室摆放的视觉效果也是做了一定的考量。还有一个原因,意大利是歌剧之都和世界提琴制作圣地,“玩木头”这件事,可以和意大利人相提并论的并不多。这代世霸“小名琴”超越版的设计跟前两代最大的不同是整支音箱略微向后倾斜,借以获得准确的相位补偿。而两对接线柱的双线分音设计,可玩儿性也更高,方老师用了四台胆后级来分推这对“小名琴”,“诠释提琴类型的作品,它呈现的声音准确而华丽,是非常高级的声音”,“小名琴”音箱无论从视觉或听觉来说,相比一些略显“侵略性和进攻性”的金属质感的或更为现代造型的音箱,更能给人带来比较长时间聆听的舒适感。
而选择全球限量编号第50对的法国三角牌次旗舰“协奏曲”落地箱,同样与艺术性有关,方岽清老师非常喜欢“印象主义”时期的作品,“印象派”先驱者德彪西、配器大师拉威尔,还有我们经常听到的思想性与学术性都拉满的钢琴与室内乐作品,福列、萨蒂、圣·桑等作曲大师都是法国音乐的杰出代表。三角牌音箱可以把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的音乐气质演绎到比较精致的状态。在聆听大型编制的交响乐、协奏曲和影视原声类作品(OST),在呈现出的规模感,声压量级和定位方向感来说,都给予了比较准确的保障。
在本文微信公众号即将发布之际,方岽清老师那边又整了新的设备,他音乐工作室的第三对“玩具”:Avalon PM4落地音箱
提到摄影,笔者与方老师就有了很多聊不完的话题,因为本人也是徕卡(Leica)拥趸和用户,对Leica算是有点了解。身为Leica Artist CN 高级会员的方老师还特意将笔者请到了工作室的二层阁楼,这里比他楼下创作、欣赏音乐的空间更为私密,这里感觉也“更贵”一些,因为在同等体积同等重量下,镜头比音响值些钱。方老师向我展示了他众多徕卡M口镜头,不仅徕卡原厂与副厂镜头非常多,其中不少还是限量版与特别定制版,有激光雕刻方岽清签名;方老师自己收藏了多台徕卡M系旁轴机身,包括M8.2、M9、M240、M10-ZAGATO超级限量版和Monochrome黑白机等。作曲家用徕卡相机诠释色彩理念与用高保真HiFi系统来背书音乐创作的理念是相通,那是一种特殊的情感。
音响产品、摄影器材从工业品到艺术品的过程,是一种升华,同样有自己的声音(色彩)风格,而更为重要的是它们的自身个性才是卖点。我常常说视觉的审美与听觉的审美是有共同之处的,艺术审美,除了要从理性分析问题,更得从哲学角度融合艺术观点去看待。与德国徕卡M系列数码机身、M系列镜头一样,它们的测试指标比不了几个日系品牌同期推出的无反机身,也比不了现代电脑辅助设计的高端镜头,有些实验室和摄影器材权威评测机构最终给的打分也只是中上水平,但摄影器材同音响器材一样,是用来拍照用来欣赏音乐的,不是用来看指标的。要想完全驾驭徕卡M系列旁轴相机,除了要眼、手、观察能力合一,还要有敏锐的影像与色彩嗅觉,更要有对拍摄主体的准确预判。
方老师对于徕卡M系旁轴的看法和我的一致,也和南京威虹老周在摄影和音响器材的观点是非常吻合的。正规美术科班出身的老周在音响展上开过几次讲座,他说美术、摄影和音响是有共同性的,绝大多音响评论色术语都来自美术、摄影,如何评价它们的好坏,就一个“灰”字左右整体的平衡性,音响系统也是一样,灰阶过渡越丰富越好!而方岽清老师对徕卡的看法也是一致的,成像的扎实度、通透度和油润度,焦外的奶油一般丝滑以及徕卡镜头的无与伦比的氛围感,日系镜头真表达不出来,虽然这可能也是一种失真,但不如说是比较情绪化和艺术化的东西,既然世界上没有绝对不失真的音响产品和相机镜头,何不在追求高保真的同时追求一下漂亮的失真或者说“高级失真”?“高级失真”是非常难得的,当然这个度是要恰到好处的,有时候得花费巨资才能感受到,徕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所有的音响器材、摄影器材自然都有他们的优缺点,能够找到共通点,我们对音响声音的审美层次将会更上一层楼,对不同声音(色彩)风格的音响也会有更多的包容性。方岽清老师显然不止在音乐上有很深造诣,他的摄影同样吸取到东西方视觉大师的精华,最终将色彩(音色)与音响性(技术性)融为一体。
2024年6月1日,方岽清老师在第四届北京国际音响展首发了“两路”精神大型交响组曲——《梦•路》,这是经过两年酝酿、三次深入、四川、青海等地,超过两万公里采风和录制行程,拜访了数十位民族民间器乐演奏、声乐演唱、藏戏表演艺术家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详尽采集藏族风格音乐素材,并融入音乐创作之中。最后再历时六个月潜心创作的大型交响乐作品,可以说达到了唱片领域的“天花板”级水准,方岽清从接受委约,到研习、采风、酝酿、创作、录制、修订,再到后期、设计、校对、出版与发行,前后打磨了超过三年时光,方老师说,这三年,他每一步都走的很坚实,每一个场景都记忆犹新,每一个音符都力透纸背,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梦•路》也是继大型交响组曲《梦•桥》成功之后,再度谱写中国交通题材的交响巨作。
《梦·路》唱片由中国交通报社出品,欧洲“德国老虎鱼”制作母带,采用蓝白双彩胶&24K纯金CD发行,从创意、创作、录制、后期、设计等各个环节展现了中国唱片的最高水准。关于创作和录制这部作品,相比方老师的《梦•桥》这部比较传统的交响乐,姐妹篇《梦•路》已进化为一个超大型交响乐,这是比较很费心很尽心的录制,是交响化和原生态音乐的一个深度结合,无论是创作理念和写作手法上、在乐曲的架构与音色元素上又进了一步,最后我们的录音技术,以及我们的最后的缩混技术,也上到了一个全新高度。全曲约73分钟,由序曲加五个乐章构成,分别为“两路”颂歌、雪域、“两路”筑梦、庆祝胜利、致敬英雄、高原彩虹。
方老师说:“如果说推荐中国当代作品唱片,我就推荐自己的两部“梦系列”作品。一张是2018年发布的,定义“大国工匠精神”的《梦•桥》,刘汉盛老师将这部作品入选在他的《唱片宝鉴》中,位列第91号。还有就是刚刚在2024第四届北京国际音响展发布的大型交响组曲《梦•路》,在题材和规模,以及史诗般的叙述性上,《梦·路》全方面超越了《梦•桥》,作为中国当代交响乐创作“标杆性”的作品,不是自吹自擂,就中国当代交响乐作品现状,无论从创作到演绎,再到录制和发行,能达到《梦·路》这样一个全方位HiFi发烧水准的,真是不多。”
看到方老师工作室有非常多的唱片收藏,无法一一拍照。在采访的过程中笔者请方老师为广大的音乐爱好者、音响发烧友推荐几张无论从演绎到录音都很难忘的唱片。“古典音乐浩如烟海,要从那么多优秀的音乐中专门挑选几张唱片,这个很难”,方老师以个人的角度推荐了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系列,除了常规的古典音乐类外,还有一个影视原声音乐系列(OST)在他的收藏类别中也非常重要。
古典类,方老师推荐班贝格交响乐团演奏的两套45转直刻黑胶唱片。德国班贝格交响乐团是世界著名的一流交响乐团,也是欧洲最著名的交响乐团之一,在当今古典乐坛中享有重要的地位,与德国柏林爱乐乐团一同被誉为——“德国最出色的两个国家级交响乐团”。班贝格交响乐团的这两套45转直刻黑胶,无论从演绎还是录音都值得收藏,它们分别是捷克作曲家斯美塔纳的大型交响套曲——《我的祖国》、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e小调第九交响曲》(又名《自新交响曲》)。斯美塔那《我的祖国》,限量发售了1111套,它的含金量是非常高的,现在估计已经了,但我们花点心思,一定还能找得着,可能价格会稍微高一点。德沃夏克的《e小调第九交响乐》45转黑胶也是限量发售版,发行了1896套,因为这部作品首演的年份就是1896年。这两套古典音乐黑胶唱片可谓是不可多得的,音响性与音乐性都俱佳的上乘之作。
关于影视原声音乐类,黑胶和CD方老师收藏了大概有2000多张,其中差不多有五分之一是首版。作为发烧友来说,唱片除了旋律要好听外,从动态和声音细节、音效等方面综合考虑,特别值得收藏的就是录音。方老师做为影视音乐创作人,奉行“真乐实录不插电”的作曲家,也担纲了数部重量级电视剧和纪录片音乐总监和作曲,比如《海上孟府》(2014,陈冲、廖凡、段奕宏主演);《大名风华》(2019,汤唯、朱亚文主演);《天下长河》(2022,张挺导演,罗晋、黄志忠主演);《江河日上》(2023,黄志忠、姜武、梅婷主演);以及《港珠澳大桥》(2019,闫东导演);《噶陀》等高水准影视OST/纪录片音乐。
如果要专门挑出一张最喜欢的唱片,方老师隆重推荐刚去世的伟大作曲家、跨界艺术家坂本龙一。早期是YMO乐队的成员,坂本龙一的电子音乐、hip-hop对后来的有开创性影响,但其成名作,还是1983年的电影配乐《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一曲即出天下闻名,贝托鲁奇导演随之而来,邀请坂本参演《末代皇帝》并做电影配乐,1988年坂本龙一就凭《末代皇帝》配乐获得第60届奥斯卡小金人一座。方老师推荐的这套坂本龙一的电影配乐,这是一套双张LP,由布鲁塞尔爱乐乐团演奏,Dirk Brosse指挥,演奏和录制都很棒,可以说是将音响性与画面感想象力做到了极致。
在如今“快消费”时代,全民追捧“流量为王”,艺术家在“网络化”的大潮中,很容易忘却初心,迷失自我,被淹没其中。
中国古典音乐领域,尤其是优秀的当代原创作品,还是非常缺乏IM电竞。“高原”与“高峰”,一字之差,却相距甚远。方岽清说,作为一名新时代艺术工作者,一名职业作曲家,首先应该明白自己的定位和坚持的目标是什么?所谓职业化,我的理解是必须做到两点:一是将自己(作品)的状态达到行业内最高水准,二是将这种高水准,不断持久的保持下去。im电竞网址作为一名作曲家,我认为首先得看你的作品,除了有国家级权威奖项的加持,是否还有一流的出版公司签约,是否被主流唱片公司的录制与发行,是否与职业乐团和专业机构的委约合作,是否能实现高频的上演率。除此以外,都是浮云。
艺术可以借助于网络,也希寄能有更高阶的平台,但终归艺术家不是“网红”的角色,更不能为了暂时的一点利益而一味“迁就”与“迎合”,而是更多要发挥“以明德引领风尚”的引领作用。
最后一个问题,是《新音响》杂志独家的采访,关于中国当代音乐作品录音的重要性。这个问题有点尖锐,但却是当今绝大部分职业音乐家最容易忽略的范畴和认知盲区,而且之前的所有访谈几乎都没涉及过这个问题。方岽清老师告诉我:“作为一位职业作曲家,也是一名圈内发烧友,我认为中国当代音乐作品的优秀录音不多”。方老师接着说,音乐是一定得依靠载体才能被大众所接受,而唱片不但是记录声音的载体,还是具备了商品属性和传播属性的最直接的媒介,唱片是职业音乐家的一张身份化的“名片”,在当今数码快餐化,网络化的时代,一张从创意到创作,再到设计精良,再到宣发到位的唱片,就显得弥足珍贵。
许多当代著名演奏家,歌唱家往往将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现场演出,但音乐表演的呈现,是瞬间即逝的,如何将这种“仪式感”延续到最后一步,是我们每个音乐家都应该深度思考的问题。所以,我认为每个职业音乐家,都应该对声音有很高的要求,无论演出,还是录音,还是我认为最重要的重放环节,当你拿出一张无论从演绎还是录音,还是设计都制作精良的唱片,在百万级HiFi设备上播放重现的时候,我想这种充满对艺术的敬畏感,绝不是你拿出一个手机,点开一个音乐平台的数字文件向众人展示的那种Low到极致的尴尬场景可以比拟的。和优秀的画家、优秀的作家一样,他们的作品一定要在知名的出版社,或权威展会和实体刊物上发表,变成实体正式出版物拿在手中,才能体现出他们的价值与权威性,仅在数字平台展示,也是非常Low的表现。
方老师最后补充:“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呈现你的音乐,决定了你创作音乐的态度,和听众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你的作品。所以,一套好的Hi-Fi音响系统,一定是职业音乐家的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