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七大艺术之一,电影自诞生之日就与科技有着密切的联系,科技的每一次实验都推动着电影的发展。
法国人朱尔·让桑发明了一种摄影机,供片盘在圆形供片盒内做间歇供片运动,胶片停下快门便开启曝光。
这是一种使用赛璐璐胶片的相机,生获得活动电影放映机的专利,于 1891 年首次公开展示了这台机器。
生此后又生产出 维太放映机 ( Vitascope ) ,并在纽约的一个表演厅公开展出。
电影放映装置因转速不一,常常造成胶片撕裂,为了延长电影放映时间,莱瑟姆增加了一个简单的圆环使胶片松弛、释放压力,因而能够放映更长的影片。
爱好摄影的兄弟俩开始开发自己的电影放映机,他们从缝纫机中得到了启示,巧妙地解决了胶片间歇通过片门的问题。
他们还设计了每秒钟16个画格的放映速度,解决了放映画面的清晰度问题,这个规格影响了整个默片时代。
卢米埃尔兄弟于1891年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工厂大门》,不过这其实并不是电影史上的第一部电影。
1888年10月,英国人普林斯以赛璐璐胶片和单镜头照相机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动态影像作品《朗德海花园场景》。
这段不到3秒钟的影像记录了四个人在花园里做着滑稽的动作,在普林斯自家的工厂与庄园放映过,但并未对外公开放映。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大街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第一次向公众放映了自己拍摄的影片《工厂大门》《火车到站》等。
卢米埃尔兄弟公映电影之后,法国有个年轻人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魔术师转行来研究摄影机拍摄电影了。
他就是赫赫有名的电影魔术师乔治·梅里爱,im电竞登录网页入口在电影拍摄中创造性运用了停机再拍、特写等特技手段,为电影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899年拍摄的《灰姑娘》中,他巧妙地利用停机再拍技术,使得眨眼间南瓜变成马车、灰姑娘身上的破烂衣服变成绚丽的晚礼服。
梅里爱在1902年拍摄的《印度橡皮头》中,用分次曝光的方法,在同一个画面中拍摄出了他自己扮演的两个不同角色IM电竞,取得了令人捧腹的视觉效果。
电影取材于凡尔纳的小说《从地球到月球》和威尔斯的小说《第一个到达月球上的人》,想象力丰富,蔚为壮观。
美国电影之父格里菲斯以他非凡的才能,把电影从戏剧的附庸地位中解脱出来,使之发展为一门与音乐、美术、文学平起平坐的独立的艺术门类。
他不仅创造性地安排电影的摄影构图和剪辑手法,而且巧妙运用大远景、中景、近景、特写、淡出淡入、摇镜,并交替使用。
大卫·W·格里菲斯开创了蒙太奇语言的叙事方法,把独立的镜头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完成某种叙事使命。
格里菲斯借鉴了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写作手法,运用平行及交叉剪辑的叙事手法描绘惊心动魄的追逐和最后营救的场面。
他首创了后来被称为“格里菲斯的最后一分钟营救”(Griffiths last minute rescure)的平行剪辑技巧,为电影独特的叙事奠定了一种基本模式。
此外,格里菲斯还大胆采用了各种“倒叙”和“闪回”的方式来描述事情的发展过程,打破了中规中矩的电影叙事。
影片利用红蓝光技术实现立体效果,并且出品方还贴心地提供了喜剧和悲剧两个版本,可以由观众自行选择观看哪个版本。
1927年,著名的美国好莱坞制片厂华纳公司推出了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片《爵士歌王》,也是第一部歌舞片。
它也是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电影奖的有声片,外加第一部歌舞片。除此之外,《百老汇旋律》还首次采用了预录音轨和后期音效的技术。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文明进入工业时代后第一次大规模战争,社会矛盾激化,战争创伤严重,当时的知识分子内心孤独苦闷,渴望逃避现实。
文学领域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的印象派、立体派、点彩派,以及抽象、潜意识、梦幻的艺术手法,文艺界多姿多彩,并逐渐向电影渗透。
先锋派电影流派五花八门,主要包括印象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还有纯电影、街道电影、室内电影等电影主张和实践。
总的来说,先锋派电影运动对电影语言和艺术理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为电影发展道路的开路先锋。
第一届奥斯卡金像奖又称第一届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主办,实际上直至1939年学院才正式采用奥斯卡这一名称。
爱弥尔·詹宁斯和珍妮盖诺分别凭借《最后命令》和《七重天》获得历史上第一个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
但是,由于当时参与评选的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中央评审委员会成员,和派拉蒙等好莱坞大制片厂关系密切,奖项的公正性备受争议。
星球大战父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为了拍摄第一部《星球大战》,于1975年创建工业光魔,它几乎代表着数字特效的发展史,创造了诸多电影特效的第一次。
1982年工业光魔发明了一项名为源序列的电脑数据处理方法,并应用在科幻电影《星际旅行2:可汗怒吼》上,诞生了第一个完全由电脑产生的场景。
1985年,工业光魔为电影《少年福尔摩斯》制作了电影史上第一个的由电脑产生的角色,为星战大战系列众多虚拟角色的制作埋下伏笔。
1989年,工业光魔为科幻电影《深渊》创造了第一个电脑三维角色,后来工业光魔制作了星战角色尤达大师。
还有1994年的《侏罗纪公园》了,影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由数字技术创造的,能呼吸的、有真实皮肤、肌肉和动作质感的角色。
CG技术创造的第一批生物就是《侏罗纪公园》中的那些逼线年,工业光魔制作的《星球大战》中的加加,是第一个能够与真人演员对戏的CG人物。
基于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的现代电影人工智能化生产创作模式,又是否将促使整个电影工业和产业结构升级?